移至主內容

台灣的「台斤」和中國大陸的「斤」的歷史演變

Submitted by yiguo2000 on

台灣的「台斤」和中國大陸的「斤」雖然名字一樣,但重量不同,背後牽涉到度量衡制度的歷史演變。分成三個階段講,這樣脈絡會比較清楚。


1. 清朝時期 – 同源的傳統市斤

  • 在清朝,台灣和中國大陸使用的都是傳統市制

  • 1 斤 = 16 兩,重量大約 596.816 克(不同地區略有差異)。

  • 當時台灣屬於清朝管轄,所以度量衡與福建、廣東地區一致。


2. 日本時期 – 台斤與公斤掛鉤

  • 1895 年,台灣進入日本統治,日本採用公制(公斤、克)

  • 為方便民間交易,日本政府將傳統台斤重新定義:

    • 1 台斤 = 600 克(約等於清朝市斤的重量,取整方便計算)。

  • 這個「台斤」雖然名字跟清朝市斤相似,但已經是固定對應公制的單位。


3. 國民政府遷台後 – 兩岸斤的分化

  • 中華民國政府在大陸時期(1949 年前),已推行「市斤改為 500 克」的新制(公制化)。

  • 1949 年後,中國大陸正式規定 1 斤 = 500 克(簡稱「公斤斤」)。

  • 台灣則延續日本時期的習慣,繼續使用 1 台斤 = 600 克,並沿用至今。


目前差異

地區單位名稱換算公制備註
台灣台斤600 克民間市場、食品交易常用
中國大陸500 克全國統一公制化單位
香港/澳門604.78982 克(傳統)或 500 克(現代)新舊並存

Tags